1. 网站首页
  2.   ⁄  创新券/服务券协同-天津
  3.   ⁄  开放实验室详情
基本信息 开放实验室名称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
类型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
认定部门天津市科委认定时间 2016.8
依托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所属功能平台
所属领域能源环保
负责人刘宪斌
服务特色中心利用其在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技术优势,依托合作单位强大的产业能力、良好的综合配套试验能力,发展成为一流的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和开发行业急需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将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近海生态响应数值模拟技术;(2)海洋动力环境过程与灾害预报防治技术;(3)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修复技术;(4)海上油田废弃物资源化修复技术;(5)滨海地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技术;(6)海水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和修复技术;(7)现场观测、采集及分析技术;(8)海洋卫星遥感及GIS技术。同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开发与服务,积极开展实验室科研成果的转化,开发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与新产品。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60人,其中博士35人,硕士19人,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0人。
工程中心主任:刘宪斌,男,1964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和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现任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三五”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天津市“十三五”“近海海洋环境特色学科群”负责人,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天津市科技特派员。近五年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承担企业技术开发项目30余项,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海洋地质学》和《渤海湾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生物修复》著作。
滨海地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技术方向主要技术带头人:李海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天津市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性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主要从事滨海地下水资源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储能和污染过程与修复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水专项”专题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水利部《地下水保护行动》项目-专题1项和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专题2项;主持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校基金和企业合作等项目10项。发表主要论文7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21篇。获国土资源部科技二等奖。

科研成果中心以污染源和渤海典型海岸带生境为研究对象,在现场与历史资料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污染源排放特征,提出区域内主要污染源减排、限排途径调控策略;分析天津海岸带生境退化过程,确立导致海岸带生境退化的主控因子,建立起一套不仅适合于渤海海岸带,而且还适用于全国海岸带生境退化诊断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海岸带受损的修复机理,并发展一系列实用技术对渤海典型海岸带生境进行修复。
成果1.海上油田生产污染物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渤海油田废水污染物成分复杂、含量波动大、高COD、高含油、难降解、高悬浮物、高含盐等特点,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瞄准世界领先水平,系统集成环境保护领域相关先进技术,提升中海油渤海公司碧海环保技术服务中心现有技术能力以及工艺设备条件,实现生产废物的“油、泥、水、能”全过程回收利用,实现废物“零排放”,并建立了相应的示范工程。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编写了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SHF JK202-2016《水基钻井岩屑及泥饼微生物处理污染控制规范》。
成果2. 石油污染滨海湿地水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净化技术:研究内容包含了耐盐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技术、滨海湿地石油烃超累积植物筛选技术、湿地石油烃污染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潮间带沉积物石油烃污染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植物修复过程中体内石油烃的分布及生理指标变化研究技术、建设了示范工程、构建了滨海湿地健康评价体系及效果评价技术。经天津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
代表仪器设备
专业服务机构名称
负责人联系人邓元告电话022-60600359
邮箱dengyuangao@tust.edu.cn邮编
地址